一年一会,如同春晚,新民晚报“红双喜杯”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,一晃已是15载。

   有人从翩翩少年变成了中年不惑,有人从单打独斗变成带上全家齐上阵;从最初的单打比赛,到如今的趣味项目多点开花;从最初的不分组别,到如今细分至4个大项25个组别;从最初的本地选手,到如今辐射至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甚至全球……不分国界、不分年龄、不分性别,各路乒乓球爱好者有着相同的感受:每年春节前夕的新民晚报“红双喜杯”,有满足感、幸福感、仪式感。

图说:新民晚报“红双喜杯”圆满落幕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

   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,新民晚报“红双喜杯”赶上潮流。近年来,新民晚报“红双喜杯”登上了网络直播,与此同时,赛场内的巨大显示屏上,也进行同步直播。最多一次,有20万人同时在线观看,当中有不少海外华人,他们看到小时候的球友在晚报杯上的身影,好不兴奋。

   文创产业蓬勃发展,新民晚报“红双喜杯”这项业余赛事率先试水乒乓文创路。多年来,3000多份专属赛事包成为每一位参赛者的珍藏,甚至连水和点心都是为比赛量身定制的。在15周年庆之际,今年第一次推出了乒乓文化衍生产品,漂亮的卫衣帽子、各种纪念章,样式新颖的小乒乓板、钥匙圈等等,印有新民晚报“红双喜杯”15周年字样,在第一个周末就卖脱销了。文创产品的开发,甚至走在了专业赛事的前面,晚报杯的文化,更深入人心。

   比赛固然有输赢,但新民晚报“红双喜杯”并非是成王败寇的舞台。都说,想找球友,去晚报杯,哪怕是一轮游,业余选手也要来这场“乒乓春晚”会会老友。都说,想打磨技术,专业选手也要深入民间,民间高手卧虎藏龙。都说,想丰富生活,带家人齐上阵,光板组、家庭组、双打组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方乒乓天地。甚至,这里不分国界,越来越多的老外选手,要来这个舞台同中国球友切磋球技。

   常办常新、历久弥新,新民晚报“红双喜杯”15年的金字招牌,越擦越亮。正如15年的忠实粉丝徐寅生说:“希望新民晚报’红双喜杯’,越办越精彩,永远办下去!”这也是广大球友共同的心声。